原标题:这对院士伉俪,曾是华中大同班同学,后扎根西北30余年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8日讯 国内又增了一对院士伉俪。11月18日,2021年两院增选院士名单公布,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前,周又和教授的爱人郑晓静在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对院士夫妻早年都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力学系。
周又和(左)和郑晓静(右)院士
系华中大校友 同班同专业
周又和,1957年生于湖北汉川,郑晓静,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
1978年,周又和、郑晓静同时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力学系学习。两人不仅是同班同学,连毕业论文都是同一个导师,更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缘。
本科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秀,周又和留校任助教。同一时期,他们共同在华中科技大学双双攻读力学系硕士研究生。1984年硕士毕业后,郑晓静也被留在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任教。
兰州大学读博 导师为同一人
至于二人为何与兰州大学结缘,要从兰州大学叶开沅教授说起。
叶开沅教授是著名力学科学家钱伟长院士的得意弟子,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北京大学力学专业的五位创办人之一。
郑晓静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学校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一批知名学者作为兼职导师,郑晓静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之一,被安排师从叶开沅教授。
1984年6月,郑晓静被留校力学系任教,但叶开沅教授恳请校长同意让她去兰州大学跟随他攻读博士学位。尽管校长同意了叶先生的请求,但学校已把她推荐到美国读博士。再三思考下,1985年3月,郑晓静来到兰州大学攻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多年之后,郑晓静在某篇文章中回溯该段经历,“促使我离开母校和鱼米之乡,来到兰州大学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我觉得自己离解决非线性板壳力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只有一步之遥”。
1987年,周又和从武汉远赴兰州大学,同样在叶开沅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1986年10月,周又和、郑晓静夫妇在黄山参加华东地区力学学术会议期间,与他们的导师叶开沅教授(中)的合影。(兰州大学官网)
共同著书 扎根西北30余年
1987年11月,钱伟长先生专程来兰州大学,主持了郑晓静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博士毕业后,郑晓静放弃了去上海的工作,也放弃了回武汉的机会,应兰州大学邀请留下任教。
此后,周又和在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同样选择留校任教,二人从此扎根西北从事教学、科研。他们不仅在科研上创了很多个国内第一,为甘肃的治沙及生态建设献计献策,还培养了一批知名学子。他们撰写的《电磁固体结构力学》一书是二人共同署名。
周又和长期专注于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智能结构及动力控制、沙尘暴风沙环境力学、超导电磁固体力学、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等研究。
郑晓静主要研究领域为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郑晓静对非线性圆薄板方程精确求解以及近似解析求解方法的收敛性等问题做出了具有终结性意义的工作,被钱伟长等评价为是“国内外少见的优秀工作”“已处国内外领先地位,是五十年来该课题最完备的一项研究”。
周又和教授正在演示沙粒带电现象,右上角为郑晓静教授。 (兰州大学官网)
国内又多了一对院士伉俪
在兰州大学,郑晓静于1988年和1992年先后两次“破格”(从一个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等)。2009年,郑晓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甘肃省首位女院士。
2012年6月,郑晓静出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2017年1月转任校党委书记,至2019年1月卸任。在兰州大学网站“杰出人才”名单上,中科院院士郑晓静名列其中。
周又和一直在兰州大学工作,现任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院院长。他开创了多场耦合超导电磁固体力学,拓展了沙尘暴风沙电多场耦合研究,创立了多场强耦合的分场降阶迭代法和求解强非线性问题的通用小波封闭方法等。
周又和此次当选为院士之后,国内又多了一对院士伉俪。此前,国内的院士夫妻有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郑树森和李兰娟夫妇等。
(来源:综合自兰州大学官网、兰州晨报、兰州新闻网、中国科协等 整理 | 记者李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