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顺义、何典灿、吴金红 摄影 白世龙)2019年10月21日晚18:30,航空航天学院 “启航计划”优秀学子分享会暨2019年资助月活动在东九教学楼D213举行。“启航计划”由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资助中心主办,教务处、学工处、院系联合资助,每年选拔经济困难的优秀本科生开展境外交流实践,以此帮助我校学子拓展国际视野、丰富学习阅历、提升综合素质。该计划是我校发展型资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2019年“启航计划”参与者新闻学院张阳、航空航天学院吴金红,航空航天学院国奖、国励、自强标兵等优秀学子受邀参加分享会。全体19级本科新生齐聚一堂,一起学习资助政策,聆听优秀学子的实践交流经历。
活动分为资助政策解读和优秀学子分享两个部分。学院资助助理委员会首任主任吴康灵(16级)作为主持人参加活动,她从国家、学校、学院三个层面的奖助困贷补政策展开做了一系列详细介绍。她说,“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国家对社会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资助工作者的初心和奋斗目标所在。近年来国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校内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这些政策相辅相成,共同托起了无数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大学梦。从2018年开始,校学工处资助中心组织开展的发展型资助项目“启航计划”,每年在全校选拔经济困难的优秀本科生赴海外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无疑是一次走出国门看世界的绝佳机会。

主持人吴康灵做资助政策宣讲
来自新闻学院和航空航天学院的张阳、吴金红作为2019年“启航计划”参与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和感受。专业排名前10%的他们,通过层层选拔入选第二届“启航计划”,并于2019年暑假分别前往美国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交流学习。吴金红详细介绍了“启航计划”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并结合两周的海外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经历,重点分享了对牛津课堂模式与英语学习的感受,讲述了在英国的见闻与风土人情。他激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积累,抓住机会去扩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流能力,从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把握自己未来的不同可能。张阳从在斯坦福和伯克利的课程内容出发,分享了身为一个文科生对人工智能知识和商业应用的学习感受,同时他还讲述了参观硅谷的经历与科技公司发展模式的思考,并对组织“启航计划”的学校各部门和老师表达感谢。

2019“启航计划”参与者吴金红(航空航天学院)做分享

2019“启航计划”参与者张阳(新闻学院)做分享
2019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桢宜(17级)分享了她在学习与义工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她认为专业学习不应把考试当成最终目的,更应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锻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学习之外,走出宿舍参加志愿服务和义工活动,是充实大学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之一。图书馆整理书籍享受了与书为伴的乐趣,在校医院导医台服务锻炼了沟通能力、提高了情商,更收获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与充实,这些比“优秀义工”的荣誉更有意义和价值。

2019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桢宜做分享
2019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孙璐(18级),在过去一学年获得年级第二好成绩,他重点向同学们分享了专业课程学习与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按照课程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时间、上课多做笔记、多与老师沟通、重视专注排除干扰等等。这引起了参会同学们的诸多共鸣,让一些同学开始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2019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孙璐
2019年学院“自强标兵”获得者周泽宇(18级)作为优秀义工代表和勤工助学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说,承担义工更多的是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友善之手,用自己的能量带给周围一些积极的影响,这是一件令人十分幸福的事情。在学校、学院平台承担勤工助学工作,不仅是用自己的劳动去改善生活状况,还能让自己更好利用课余时间,从工作能力、责任心、沟通交流等不同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这可能是比物质收获更重要的事情。在做这些实践的同时,周泽宇也没有放松对自己学业的要求,他在上一学年中取得了加权年级第三的好成绩,分享过程中诙谐幽默的语言获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2019年院“自强标兵”、“优秀义工”、勤工助学代表周泽宇
本次活动使19级新同学全面认识了资助工作和政策的具体内容,“启航计划”参与者对中外教学模式、地域文化和发展启示的讲述让在场同学大开眼界,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优秀学子的学习实践经历分享,帮助更多同学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也将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学好专业,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让资助精神不断传承,生生不息!